请问(民生)是民国制紫砂壶名家吗?大家听说过吗?

请问(民生)是民国制紫砂壶名家吗?大家听说过吗?
听说是(民  生):民国制壶名家,为吴德胜商号雇用。但查不到这个人的资料。大家能找到吗?
2009-11-12  福州的偶然 发布
5个回答
时间
投票
  • 0

    mearesu

    您说的应该是邱玉林
    字艺林,男,1953年出生于宜兴,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陶艺专业委员会副主席,1977年江苏宜兴陶瓷轻工业学校装饰专业毕业,1991年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大专班进修,现任宜兴彩陶工艺厂彩陶艺术研究所所长。
     近30年来,专研宜兴现代陶瓷,并在泥料、釉料、烧成等方面不断探索,首创了彩釉画花、彩釉喷、划、填、挑综合装饰、玉珠釉装饰等多种装饰新工艺,开创了现代彩陶扁、尖、异形造型的独特风格,为宜兴陶瓷造就了一个特色品种,创出了一个市场流行品牌,也为其他陶瓷创作设计提供了借鉴艺术。其设计创作的作品在国内各类评比中40多次获奖,作品、论文在国内多种报刊、杂志上多次发表和报导,并有作品被众多陶瓷爱好者收藏。先后被评为宜兴市学术、技术带头人,无锡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无锡市劳动模范,无锡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2009-11-12 | 1条评论 | 打赏

    评论读取中....

  • 0

    68166

    您说的应该是邱玉林
    字艺林,男,1953年出生于宜兴,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陶艺专业委员会副主席,1977年江苏宜兴陶瓷轻工业学校装饰专业毕业,1991年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大专班进修,现任宜兴彩陶工艺厂彩陶艺术研究所所长。
     近30年来,专研宜兴现代陶瓷,并在泥料、釉料、烧成等方面不断探索,首创了彩釉画花、彩釉喷、划、填、挑综合装饰、玉珠釉装饰等多种装饰新工艺,开创了现代彩陶扁、尖、异形造型的独特风格,为宜兴陶瓷造就了一个特色品种,创出了一个市场流行品牌,也为其他陶瓷创作设计提供了借鉴艺术。其设计创作的作品在国内各类评比中40多次获奖,作品、论文在国内多种报刊、杂志上多次发表和报导,并有作品被众多陶瓷爱好者收藏。先后被评为宜兴市学术、技术带头人,无锡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无锡市劳动模范,无锡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2009-11-12 | 添加评论 | 打赏

    评论读取中....

  • 0

    ay632np19

    您说的应该是邱玉林
    字艺林,男,1953年出生于宜兴,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陶艺专业委员会副主席,1977年江苏宜兴陶瓷轻工业学校装饰专业毕业,1991年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大专班进修,现任宜兴彩陶工艺厂彩陶艺术研究所所长。
     近30年来,专研宜兴现代陶瓷,并在泥料、釉料、烧成等方面不断探索,首创了彩釉画花、彩釉喷、划、填、挑综合装饰、玉珠釉装饰等多种装饰新工艺,开创了现代彩陶扁、尖、异形造型的独特风格,为宜兴陶瓷造就了一个特色品种,创出了一个市场流行品牌,也为其他陶瓷创作设计提供了借鉴艺术。其设计创作的作品在国内各类评比中40多次获奖,作品、论文在国内多种报刊、杂志上多次发表和报导,并有作品被众多陶瓷爱好者收藏。先后被评为宜兴市学术、技术带头人,无锡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无锡市劳动模范,无锡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2009-11-12 | 1条评论 | 打赏

    评论读取中....

  • 0

    77424

    王友兰 清顺治-康熙年间制陶名艺人。

    郑宁候 清康熙年间制陶名艺人。

    华凤翔 清康熙至雍正年间人,善仿古,所制壶精雅而不失古朴风味,兼长紫砂炉均,所制仿汉方壶精美绝佳,多上均釉,巧妙而不纤,工而能朴,款识以方章[荆溪华凤翔制]落之 。

    陈鸣远 号鹤峰、鹤屯、壶隐、石霞山人等,清康熙年间制陶名师,生卒不详。是时大彬之后的一代名师,长于雕塑装饰,善翻新样,技艺精湛,且作品款识书法雅健,有晋唐之风

    ,所作之品,为文人学士、名臣公卿争相觅取,名孚中外。当时北京有“海外竞求鸣远碟”的赞语,他设计制作的作品有壶、杯、瓶、盆、文房雅玩数十种,有《天鸡壶》、《海

    棠壶》、《诰宝壶》、《花樽》、《菊盆》、《香盘》、《什锦杯》等,传世作品《南瓜壶》、《竹笋水盂》现藏于南京博物馆。

    袁郁龙 清康熙雍正年间制陶名艺人,有《素身扁壶》传世。

    金士恒 清雍正-乾隆年间制陶名艺人。

    许龙文 清雍正时制陶名艺人。

    陈汉文 清雍正-乾隆年间制陶名艺人。

    范章恩 字迪恩,清雍正-乾隆年间制陶名艺人。

    惠逸公 清乾隆时制陶名艺人,所制壶的形式大小、厚薄等可与惠孟臣相伯仲,世称“二惠”。膺品亦多。

    潘大和 清乾隆-嘉庆年间制陶名艺人。

    陈鸿寿 字子恭,号曼生,1768-1822,原籍浙江钱塘。擅长砂壶设计,书画,是著名的“西冷八家”之一。嘉庆六年(1801年)任何淮安同知。诗、文、书、画、皆以资胜。为溧

    阳知县时,公余时辨别砂质,创制砂壶新样,设计壶样十八式,请制陶名工杨彭年、杨凤年兄妹,邵二泉等制造,然后由陈曼生及其幕客江听香,高爽泉,郭频迦、查梅史等铭刻

    书画装饰,世称“曼生壶”。造型有石铫横云、井栏、合欢、却月、半瓦、方山、瓜形、覆斗等式。陈曼生,酷嗜摩崖碑拓,所刻铭文篆、隶、行皆有,篆刻追踪秦汉。曼生壶底

    部常用“阿曼陀室”、“桑连理馆”印记,且有“彭年”二字小章,现有《瓦当壶》藏于上海博物馆。

    范庄农家 有《果铭竹节壶》及《仿曼生紫泥大壶》传世。

    味清老人 有《松杆笔筒》传世。

    壶痴 有《加彩印包壶》传世。

    元茂 有磨光《束腰孟臣小壶》、《捷普玉兰》、《素身大壶》传世。

    许伯俊 有《直身提梁大方壶》传世。

    继长 有《汉方壶》传世。

    徐飞龙 有《汉方壶》传世。

    汉珍 有《粉彩山水竹节壶》传世。

    王南林 有《素身圆清壶》传世。

    阳友兰 有《铭刻钟形环带壶》传世。

    杨履乾 有《坭绘山水圆壶》传世。

    邵盘珍 有《鼓腹孟臣小壶》传世。

    萼圃 有《折腰孟臣壶》传世。

    杨彭年 字式泉,号大鹏。清嘉庆年间制砂壶名艺人。生卒不详。荆溪人,一说浙江桐乡人,弟宝年、妹凤年,均为当时制壶名艺人,善于配泥,所制茗壶,玉色晶莹,气韵温雅,

    浑朴玲珑,具天然之趣,艺林视为珍品,当时常为溧阳知县陈鸿寿制作《曼生壶》,历来为鉴赏家所珍爱,现有《钟式壶》藏于上海博物馆。

    杨凤年 清嘉庆年间制壶名艺人,荆溪人,一说浙江桐乡人,杨彭年之妹。构思巧妙,浮雕精美,可与其兄媲美,是历来公认最有名望的制砂壶女艺人,传世作品较多,所制《风卷

    葵壶》造型典雅,制作工巧,用名贵的天青泥制成,紫檀色中微泛蓝,精美内含,温润如玉。《竹段壶》呈紫色,沉着稳重,壶体为毛竹段形,嘴、盖、把,均以竹枝、竹叶装饰

    ,比例匀称,疏密合度,工艺精巧,为壶中佳品,现藏于宜兴陶瓷博物馆。

    卢占延 号木道老人,为民国初陶人,出生于福建永安。解放后被国家评为特级手拉壶大师,在朱泥器中享有极高声望!据云裘桂林、张德海等曾在他门下学艺!

    瞿应绍 字子治,号日壶、瞿甫、老治、陛春、自号茶公,嘉庆至道光年间人,尤好篆刻。

    葛子厚 清嘉庆时制陶名艺人。有《梨形孟臣壶》传世。

    杨宝年 葆年,字公寿。清嘉庆-道光年间制陶名艺人。

    邵大赦 亦名赦大。清道光时制陶名艺人。

    吴玉亭 字竹溪。清道光年间制陶名艺人。

    邵景南 号留佩主人。清道光年间制陶名艺人。

    申锡 字子胎,清道光-咸丰年间制陶名艺人。善用白泥,清代宜兴壶艺的后起之秀,壶底用款“茶熟香温者帝元”。曾和杨彭年,瞿子治合作创制作品。

    蒋德林 字万泉。清道光-同治年间制陶名艺人。据光绪《宜兴县志》记载:德休“百艺极精,凡茗壶、花盆、杯盘及一切书案陈设器具,色色工致,为一时之冠”。

    何心舟 清道光-同治年间制陶名艺人。

    王东石 清道光-同治年间制陶名艺人。

    师蠡阁 清同治-光绪年间人,有《刻花折腰扁壶》传世。

    范鼎甫 清咸丰-同治年间制陶名艺人。

    文旦 资料不祥

    古莲子 资料不祥

    矿成 资料不祥

    邓奎 字符生,清道光前后人,瞿子冶的朋友,与紫砂艺人合作,自己设计监制紫砂壶,自撰铭文,或刻花、竹,壶底用印“符生邓奎监造”。梅调鼎 字友竹,字赧翁。清代道光、咸丰年间人。工书法,在紫砂壶上刻书画,自成一派。

    潘虔荣 字壶轩,清代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制壶艺人。

    邵梭根 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制壶艺人。

    邵维新 清道光、同治制壶艺人。

    史维高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制壶艺人。

    杨季初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壶艺家。

    朱坚 字石某(石梅),清代嘉庆、道光年间人。擅长金石书画,是略晚于陈鸿寿与杨彭年合作的文人。他的装饰书画格调高雅,金石韵味浓厚,刀法遒劲。

    赵松亭 曾用名支泉,艺名东溪。宜兴蜀山川埠上袁村人,清末民初制壶艺人,实业家。

    瞿子冶 清·道光、同治年间人

    陈伯芳 暂无资料

    朱石梅 暂无资料

    邵行然 暂无资料

    范勤芬 清末民初宜兴紫砂艺人。工治砂壶。镇江文物商店藏有“范勤芬折腰壶”一具,紫赭泥。壶身上部,呈内弧线,形成高颈、小口;下部呈外弧线,形成碗状圜底。半球形小

    盖,菌钮,一弯流,耳形把。底镌“范勤芬造”草篆款。通高11.5、口径3.5公分。

    张春芬 清末民初宜兴紫砂艺人。精於制作花色壶。镇江文物商店藏有“张春芬藕形壶”一具,以一大藕作壶身,小藕作流,荷梗作把,荷叶作盖,荷花作饰,构思奇巧,塑造工致

    。底钤“张春芬制”篆书印。通高10.5公分。

    吴大澄 在晚清的紫砂壶史中,吴大澄聘黄玉麟及其他人,为其做壶,史料中常提起,较为可信。但像《阳羡砂壶考》云∶「碧山壶馆藏愙斋紫砂大壶一柄……,考甲午年清卿任台

    湾巡抚……。」今人仍引用∶「此壶制於甲午(1894)年,正当吴大澄任台湾巡抚,师败於日本之年,或如张虹谓,「纪之以寄概」。(见《宜兴紫砂珍赏》顾景舟主编,页149,

    三联书店有限公司出版,1992,香港)可信程度就不那麽大了。 关於吴大澄事迹,国内有多种书籍刊载,其中包括《清史稿》,但均不完整。原上海图书馆馆长顾廷龙先生着有《

    吴愙斋先生年谱》一书,惜至今未能读到。至於吴大澄有没有做过台湾巡抚,我所见到的一些资料,均未提到。至於吴大澄何时参与紫砂壶事,聘黄玉麟及其他人为其做壶,可从

    现存的紫砂壶传器中带有确切纪年款的茗壶中寻找答案。 吴大澄(1835-1902),江苏吴县人。初名大淳(以避清同治帝穆宗载淳讳改今名),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白云

    山樵、白云病叟、颂轩、郑龛、二田居士,晚号愙斋,室名二十八将军印斋、二旧居、十二金符斋、十六金符斋、十圭山房、十将军印斋、十铜鼓斋、八虎符斋、三百古愙斋、千

    愙斋、五十八璧六十四琮七十二圭精舍、止敬(堂)、双领居、双罂轩、玉佛龛、玉琯山房、龙节虎符馆(又称龙节虎符之馆,刻有印章)、白云山馆、汉石经室、百二长生馆、

    百宋陶斋、师籀堂、两壶盦、两秦鼎室、宝六瑞斋、宝秦权斋、梅竹双清馆、瑞芝堂、辟雍明堂镜室、瑶琴仙馆、镜室、簠斋、攀古楼。同治初客泸,入萍花社书画会。少从陈硕

    甫学篆书,中年后又参加古籀文,益精工。为着名金石考古家、文字学家。(见《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俞剑华编,页276,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

    辞典》陈玉堂编着,页349,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古汉语知识详解辞典》马文熙、张归璧等编着,页1195,中华书局,1996。)

    汪淮 字小海,一字禺义,清乾隆至嘉庆年间人,能书善诗,所制茗壶精雅浑厚,书法端正,传器稀少

    杨继光 清雍正至乾隆年间人,所制壶以宫廷风格为装饰手法,善制宫廷御器,泥料配合恰当,以用色称许,工艺精巧,传器稀少 。

    江案卿 清咸丰至民国初年间人,制工朴素,工艺精简,为一紫砂名匠,所传壶器不多,一[牛辄表现出淳朴农家的喜悦,工艺成熟,以一[案卿]方章为款识 。

    黄彭年 1823-1889)一作(1823-1890)字子寿,贵州贵筑(今贵阳)人。清代道光二十七年(1847)进士,官江苏布政使,一说为湖北布政使。生平以整饬风纪,扶植士类为己任

    ,尝掌教保定莲池书院,成就大众。父辅辰,亦道光进士,官至凤邠道。子国瑾,官翰林院编修。世传家学,代有藏书。彭年好绘事,工花卉。嗜茗饮,尝定制宜兴砂壶。蔡寒琼

    尝见“白坭小方壶”一持,底钤“彭年”二字篆书方印,盖内钤“子寿”二字隶书小长方印。彭年纂修《畿辅通志》,有《陶楼集》。卒年六十七,一作六十八。

    周永福 清道光至同治年间人,善学大亨手法,但无可拟似,所制壶多方圆类,传器一[白泥扁壶],此壶工细工整,盖内一[永福]印章,亦善制鹅蛋形壶。

    蒋祯祥 清同治至民国初年间人,为当时紫砂陶艺家,善制花果类壶,以菊瓣壶型居优,於壶底瓣周围提字为落款,其中以红泥壶较多,工艺技巧细腻,巧妙的塑造出壶的美,然其传器少,

    如一[菊瓣壶],底题诗并落祯祥。 吴月亭 暂无资料

    谦六 谦六,书册查无此人,但其制潘壶颇佳。曾见一器,其款识为阴文楷书「谦六」无边印,制器胎身光洁土釉甚佳,胎身掺粗黄熟料。器身稍稍重一些,但顺手。 王东石 清道光至同治年间人,制壶善仿古,刻工精细,制壶监刻铭,技艺之巧,匠心独具,当时文人雅士善与其配合制壶,所传壶器多且精,如一[东坡提梁壶],型式艺全,设计的恰到好处

    ,壶身由山民刻铭!

    陈介溪 清康熙至雍正年间人,传善仿古,尤以盖工称绝,史未见其传器 。

    圣和 姓邵,系清乾隆时期的制壶好手,尝见一持朱泥小壶,盖内同刻「圣和」阴文楷字,底钤「大清乾隆年制」。拙着《荆溪紫砂器》收有榴山款朱泥壶,底款:榴山,盖款:圣

    和。此壶式度甚佳,惜出土时壶盖已碎为两瓣。全器纯以打身筒成形,壶身微皱绵密,正所谓「无皱不朱」。底款镌有「榴山」,盖款「圣和」,俱以三刀法刻就,刀工爽利,入

    刀处尤其精采,刀刀精严,却又笔意延绵,诚为朱泥款识中,难得一见的佳作。若依朱泥壶落款惯例研判:壶底的榴山者,应该是订烧的文人或显贵。

    潘仕成 据《阳羡砂壶图考》记载,潘仕成字德会,为清道光广东番禺人。潘氏家传素嗜饮茶,便在宜兴订制专属砂壶,一则自用,一则往还馈赠。潘氏订制的砂壶形制固定,且惯

    於将印款落於盖沿之上,壶底及他处反而不落款。所用印款均为阳文篆 字「潘」字印。由於潘氏声名远播,世人乃将此一形制称为「潘壶」,且落款方式大抵遵循前例,偶有见楷

    书无印边者,或以铁刃阴刻者,亦有将陶人名印钤於盖内者。潘壶的形制发展至今,大体可分为三种,壶腹作扁柿形者,曰「矮潘」;器身稍高,近扁球形曰「中潘」;器身高,

    近梨形者,是为「高潘」。潘壶一般为闽南人家泡工夫茶用,但据当地乡人表示,潘仕成祖籍莆田一地,因以潘氏为荣,在女儿出嫁时必以一潘壶为嫁妆,希望在夫家相夫教子,

    能像潘仕成般的荣华富贵。所以多要求为宜兴潘壶,绝少用土产的汕头壶。通常这种随嫁的潘壶并不一定用作泡茶,也有置於梳妆台装发油之用,且女主人百年之后,多作为陪葬

    物,以示对娘家养育的感念之意。

    陈光明 清道光至民国初年间人,字润贤,自幼侨居宜兴蜀山,善制紫砂玩器,所制品以花果类小品杂项居多,如豆,核桃及柿子等等,制作细巧玲珑,几可乱真,色形优异,美妙绝伦,而所

    制壶器至今流传甚少,以一[三办菱形壶]为例,该壶泥粗紫砂,工整化一,壶底一陈光明章,[光明]小印。

    邵基祖 清雍正至乾隆年间人,传其制壶精雅,体坚质净称着,亦以粉彩技术称长。

    思亭 姓陆,为清初陶人,生卒不见史载。在朱泥器中,孟臣、逸公、君德、思亭诸家原皆为清季制壶好手,也正因其名声大,先后为后世陶人藉名,成为宜兴朱泥小壶的代名词,

    其中君德、思亭更成为特定形制的名称。

    邵陆大 清末民初宜兴紫砂艺人。工治砂壶。宜兴紫砂工艺厂藏有“汉君壶”一具,邵陆大制壶,于右任书。淡紫泥,制作周正,工整质朴,壶身镌∶「汉文先生,右任」六字行楷

    。通高8.1、口径6.6公分。《宜兴紫砂》一书有着录。

    方曾三 清顺治至雍正年间人,所制壶古朴浑成,敦雅绝妙,坚致不俗,以光货居多,所传壶器罕少,如一[矮四方壶],该壶四方端正,坚瘦工整,底为方氏篆字落款,书法有晋唐风格,此人

    之壶极为罕见,土胎之风化及颗粒变化相当严重,罕见。

    张怀仁 清雍正至乾隆年间人,传家贫以制壶为业!

    裘桂林 朱泥壶的制壶大师,代表作品有《俘虏》《真身》,所制之壶,无不精美,曾在卢占延(见上)门下学艺!

    张德海 福建制壶名家,代表作品有《六柏》,与裘桂林是同们师兄弟!

    柏原 未见史载,尝见一出土小壶款识为「荆溪邵柏原制」因知其姓邵,观其传器风格,应系清初制器好手。所见传器形制多变,风格敦古朴厚,所刻款文亦多雅致。署款格式有先

    钤椭圆小章「荆溪」於右上首,左下方钤「柏原」篆字阳文方章(如此器);亦有於壶底正中钤上「荆溪邵柏原制」六字阳文篆印者;亦有钤「柏原」篆字长印於诗文右上首者;

    亦有纯以钢刀阴刻「柏原」两字楷书者。传器紫砂、朱泥、段砂皆有所制,尤以朱泥为夥。拙着《荆溪紫砂器》收有修五款朱泥壶,底款∶雪松轩玩 柏原,墙款∶修五。柏原制

    器,常见不拘泥於传统古式的形制,常有令人意料之外的惊喜。此器底镌「雪松轩玩 柏原」,墙款为「修五」,款书闲雅,刀工简洁流畅,散发着浓冽的文人气息。

    汪生义 汪生义是老辈制壶高手。据云,吴云根、朱可心曾在他门下学艺。

    2009-11-13 | 添加评论 | 打赏

    评论读取中....

  • 0

    wmb793

    三大“劣迹”显露“垃圾壶”面目 1、壶体颜色偏红、异常鲜亮。 2、壶盖与壶身敲击时发出的声音特别清脆响亮。 3、壶身手感特别光滑细腻,而且泛亮光。 收藏专家张学明向记者介绍说,观察一把紫砂壶,首先从色泽上来看,这三把壶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颜色偏红且十分鲜亮。这是因为不法壶商在制作过程中采用了劣质砂泥,而劣质砂泥在炼制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色泽不均,为了掩盖这种不均匀,他们就在劣质砂泥中添加各种化学添加剂,这样,壶在最终做出来后就显得颜色特别光艳漂亮。 其次是听声音,有的商贩在兜售紫砂壶时往往会用壶盖敲击壶身,发出清脆的声响,以证明紫砂壶的质量,这种听声鉴别的方法完全是无稽之谈,越是敲打时发出清脆响亮声音,紫砂壶是“垃圾壶”的可能性就越大。再次就是用手抚摸壶身时会发现,“垃圾壶”的手感非常细腻光滑,而且有时还会发出一种亮亮的光,这是因为这类壶往往在加工过程中经过了机械抛光,甚至有的奸商还会在壶身上涂抹食用油或皮鞋油,来蒙骗消费者。 正宗宜兴紫砂壶五大特征 ■紫砂器使用的时间越长,器身就越光亮,这是因为茶水本身在冲泡过程中也可以养壶。 ■紫砂器的冷热急变性好,既可以放到火上烧,也可以在微波炉中使用而不会爆裂。 ■传热慢,而且保温,在使用时无烫手之感。 ■坯体能吸收茶的香气,用常沏过茶的紫砂壶偶尔不放茶叶,其水也有茶香味。 ■紫砂壶的泥色与经常冲泡的茶叶有关,泡红茶时茶壶会由红棕色变成红褐色,经常泡绿茶时,砂壶会由红棕色变成棕褐色。 专家披露“垃圾壶”三大特征 用紫砂壶沏一壶香茗,在春日的阳光中看书品茗或是和三五好友聊叙,这应该是很惬意的事。但是如果手中的紫砂有“瑕疵”,那么这惬意恐怕就要打点儿折扣了。 随着天气渐暖,饮茶旺季也随之到来,一些茶具开始摆上了商场的货架。这一阵,从街头地摊到高档商厦,“宜兴紫砂壶”的招牌几乎随处可见,虽然自古就有“紫砂壶饮茶有益身心”的说法,但紫砂壶行业内部的混乱无序以及从二三十元到数十万元以上价格的神秘莫测,令很多消费者都对紫砂壶“想说爱你不容易”。 消费者王女士不久前在一家茶叶店购买了一把100元左右的“宜兴紫砂壶”,后来有懂行的朋友指出此“紫砂壶”有假,王女士于是拿着此壶找专家做了鉴定,结果发现该壶是用南泥做的。 中国茶友俱乐部的顾问专家、中国古陶瓷收藏家张学明指出,现在市面上包括各类茶叶城、古玩城、花鸟工艺品市场中所出售的“宜兴紫砂壶”绝大多数都是造型低俗、用料低劣的“垃圾壶”,其中不少价格低廉的垃圾壶以烂砂添加各类化学试剂炼制而成,会对饮茶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各种不良影响。专家指出:只有形美、质佳的紫砂壶,才具有收藏价值。“目前北京标价在80多元以下的宜兴紫砂壶,几乎没有正品。” 鉴别小窍门 可以将水浇在壶身上仔细观察,优质砂料制成的紫砂壶,因为具有良好的透气透水性,壶身上的水会慢慢挥发直至被壶自身吸收;而伪劣壶一经浇水,水会以珠状滚下,迅速荡然无存。干透的优质紫砂壶,一经注入开水,还会发出“淅淅”的响声。 专家提醒 切忌购买“减价壶” 收藏专家张学明提醒消费者,在购买紫砂壶时最好有行家相伴,切忌贪图便宜随便购买二三十元一把的“地摊壶”或“减价壶”。 据介绍,虽然宜兴曾经被称为是陶土矿之乡,但近些年随着大量矿源的开采和消耗,优质砂泥的产量已经越来越少,目前在宜兴的砂泥每斤的售价从三四块钱到一两百元不等,以这样的成本制作一个紫砂壶,再运到北京进行销售,它的售价绝不仅仅是市面上消费者经常看到的四五十元。因此,张学明说“目前北京标价在80多元以下的宜兴紫砂壶是正品的几乎没有。” 如何鉴别紫砂壶 据专家介绍,真正的紫砂壶是由紫砂泥炼成,炼制的过程和掺杂的原料都非常讲究,烧成的砂壶可塑性强、透气性好,能经受冷热剧变,不会轻易爆裂损坏,甚至作为烧茶器皿在火上高温加热也不会炸裂。而且真正紫砂壶里外均不上釉,用作茶具不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久用的紫砂壶,壶体本身会变得颜色温润,甚至会挥发出茶茗的自然香气。 购买紫砂壶最主要是看泥色。紫砂壶独特之处在于其制作原材料紫砂泥的优越性,评断一把紫砂壶的优劣,首先在于其用泥的品质。好的紫砂泥应具有“色不艳、质不腻”的显著特性。紫砂泥主要有紫泥、绿泥和红泥3种。由于泥料的配比不同,还可以得到朱砂紫、栗色、海棠红等,故而紫砂泥也称“五色土”。 紫砂壶保养有学问 1、在开始使用砂壶时要备一块纯棉毛巾,沏茶时趁着壶身热,用热水浇毛巾,再将毛巾的水挤干,擦拭砂壶。 2、每日要将壶内的茶清洗净,洗时忌用各式洗涤剂,尽量设法使壶阴干,置放在阴凉干燥处。 3、根据经验,养壶用茶第一当选台湾高山冻顶的乌龙茶,其次是福建安溪乌龙茶以及铁观音,再其次是红茶。在玩壶时最好用山泉水,因为它是自然之水没有任何异味,不会干扰茶叶的香气。千万别用自来水,因自来水里漂白粉的气味能直接破坏茶香的醇正。同时也建议不用花茶来养壶,因为花茶花味太强烈,会破坏壶内留有的其他茶叶香味。 沏茶选壶 绿茶尤其是小叶种如碧螺春一类细嫩的茗茶,应选用较扁的壶,红茶应选壶身筒略高的壶,而所有青茶(俗称乌龙茶)则选容量小的壶。沏细嫩芽叶时用较扁的壶,是因为如壶身较高,芽叶易泡料,绿茶沏完一般应敞盖。现在时尚茶馆中,一般顾客喜欢乌龙茶,就要使用水平壶、“倒把西施”一类很小的砂壶
    参考资料:a href=".zishahu/".zishahu//a

    2009-11-13 | 添加评论 | 打赏

    评论读取中....

精华知识
更多  
意见反馈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