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余额宝与房地产泡沫破掉,经济会颠覆吗?
最近一直看天涯经济论坛各种神们的崩溃论,余额宝论,基层公务员苦逼论,感慨万千,但专门论余额宝与房地产泡沫的关系的还貌似没看到过,半夜突然来了灵感,必须发这个帖子,记录之,也希望各路大神高人们在此不要吝啬,发表各位高见。
首先从中国房地产这个怪胎谈起吧,众所周知,在中国房地产是个资金黑洞,慢慢的一点点的吞噬着社会上的各路资金,永远也看不到底,并且还在无限且以n贝的速度变大,政府卖地,房企买地抵押银行,银行放贷,房企拿钱盖房,然后就是全民皆倾家荡产买房,房价高涨,国家出台各种政策,不见效果;然后各路资本包括实体经济者一看自己辛辛苦苦做了10年实业,不如老婆炒房2年赚的多,也纷纷加入这个行列来了。外资呢,在08金融危机前就大把的疯狂涌向中国,金融危机发生后,一小部分回流救急,但美国宣布qe3后,外资一看中国经济和地产这发展速度,必须第一时间进来啊,这时候正好中国已经开始放开汇率管制了,那人民币就生吧,我生,我生,我使劲生,出口企业苦逼了,尼玛啊,不是计划生育嘛,有这么个速度生的嘛,土豪们乐了,哇塞,外国的东西都突然间变的好便宜啊,于是乎国外的奢侈品店必备会说中国话的导购,土豪们进奢侈品店就是这个这个不要,剩下全要,外国小伙伴们都震精了,尼玛啊,经济危机不带这么个买奢侈品法的好吧。扯的远了,回归主题,就这样,地产黑洞在不断吞噬着中国的经济。突然有一天,即2013年6月20日,shibor这个词第一次进入lz的e文词汇库里,叫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暴涨578个基点到13.44%,什么情况这是,就是银行流动资金不够了,闹钱慌。。。长这么大头一回听说银行也会没钱哈哈,此后开始关注这个。之前总理大人觉得社会上钱已经够多,m2已经使老百姓对物价怨声载道了,于是说了一句全中国人都知道的话叫,盘活存量,说完没几天的样子,央妈放水,银行过关。
[$COMEFROM_UCWEB$]

-
土地所有面积为钱
房子面积不值钱,土地所有面积才值钱。
房子面积能继承,土地所有面积要继承。
房子面积需纳税,土地所有面积应增税。
奇怪的“相同”的甲、乙两楼的房价差就是土地价值差,当然土地价值包括土地价值差。
房价高,那是因为土地价值太便宜了。
发展结果:每位国民丢失土地所有权,土地面积越来越小。
应该倡导:土地换户籍,户籍换土地。
2014-12-23
| 添加评论
| 打赏
-
万万千千道不尽
分析的不错,不过有一点疑问,各银行用的是国家信用,所以老百姓把钱存进银行。余额宝用的是身家上千亿的马云吗?
另外,前一段时间媒体不断吹存款保险制度,按照TG的套数,先吹风,后撩拨,再折腾,立典型,充好人,最后顺民意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呵呵,那就是说国家宣布不再为银行做信用担保。你存再多的钱,如果银行破产了,你顶多也就能拿回那个上限额度,如:50万。这对那些大额存储的用户无疑是当头棒击,这可能对余额宝也算是个利好吧!
但无论如何,楼主有句话我非常赞同,那就是余额宝推高了资金成本。以前银行吸金几乎零成本的暴利时代结束了!
个人感觉,郭嘉在一步步的化解危如累卵的房地产倒塌所造成的社会伤害,如果我们的真的象欧美一样自由市场调节,泡沫破裂的时候,那绝对是本世纪载入史册最疯狂的事件。
万万千千道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看它们怎么折腾!
2014-12-23
| 添加评论
| 打赏
-
sxlf225588sxlf
1、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银行钱荒愈演愈烈,最终必然刺破房价泡沫
.
一是,房价不断上涨,赚钱效应诱导各行各业资金流入房地产,房市是局部性通货膨胀,而各行各业是局部性通货紧缩。缺钱的企业老板不得不求助于20%以上的高利贷,老板拿到银行贷款的实际利率也超过12%,使得社会实际利率远高于实体经济盈利率,导致不少企业倒闭、濒临倒闭,进而导致不少银行贷款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
二是,合法的余额宝使得银行按揭成为亏本生意,最终将刺破房价泡沫。合法的商店在街上早就存在了,淘宝只是合法的商店的一种,是网络化的合法化的商店。合法的货币基金在证券市场早就存在了,马云在淘宝天猫设立的余额宝是合法的货币基金的一种,是网络化的合法化的货币基金。中国放开金融市场、推进利率市场化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于是,合法的“余额宝”“某某宝”……等网上货币基金大行其道,使得活期存款利率已经接近7%,使得银行活期存款越来越少,使得银行的活期存款成本从0.35%向7%这个方向迈进,老板拿到银行贷款的实际利率超过12%,于是利率只有6%的住房按揭成为亏本生意。
.
三是,随着房价风险不断增大,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不断提高,已经高达20%,使得大量银行资金被锁定在央行。一旦房地产泡沫破裂,就变成坏账补偿金,可能大多数有去无回。
.
四是,新市长想的是如何借更多的钱,谁会为老市长还款?地方政俯和一些大型国有企业(铁道部等)有恃无恐,资金回报率低于银行贷款利率,只借不还, 借多还少,使得银行将要陷入“顾客偿还的数额少于贷出的数额,银行金柜的流入无法填平货币流出的入不敷出的金柜枯竭”(亚当斯密语)。
.
五是,大量的纸币被官员存放在床铺底下,被移民族带出去。
.
六是,温州、鄂尔多斯、神木房价大跌使得银行兔死狐悲,使得银行高层真真切切地意识到房价下跌的风险,不得不收紧房地产贷款和按揭业务,将推行存款保险制度,将允许银行破产,加上银行倌员官商勾结的恶行,已经使得人们对银行的信任度下降。
.
七是,“巴塞尔协议Ⅲ”规定的各国银行的自有资金率标准越来越高。2012年,银行的自有资金率只有6%,也就是说银行承担坏账的能力很低。官商勾结,骗贷、假按揭大行其道,如果房地产泡沫破裂,银行将“收拾金瓯一片”拍卖土地住房真忙,坏账可能导致银行自有资金率归零,那时美丽帝操控的穆迪等三大评级机构就会对中国的银行举起屠刀。加上政策调控,使得银行开始缩手缩脚,导致银行乘数降低。
.
八是,面对中美货币战争,面对人民币国际化,面对通货膨胀的弊端越来越明显,面对经济泡沫可能破裂,面对一些热钱出走、外商可能撤资和移民潮,大印钞票已经难以为继,因为“给破洞的轮胎打气”,只会让破洞更大,漏气更多。
.
原因还有九、十……
..
.
2、闹钱荒的银行必然减少贷款,提高按揭利息,这是压死房价(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
房价由60%的银行资金支撑起来的。房价呈现100万元 …… 200万元……300万元 ……400万元 ……不断上涨,前提条件是银行向开发商和炒房囤房者提供60%的低息贷款,呈现60万元……120万元 ……180万元 ……240万元 ……的越来越多的态势。结果是银行半倒闭的可能性呈现20% ……30% ……50% ……70% ……的越来越大的态势。
.
房市炒作的是政府万能论,炒作的是通货膨胀概念,归根到底是按揭击鼓传花的游戏。可是,钱荒愈演愈烈说明通货紧缩越来越明显,说明银行银根在不断收紧(口袋收紧)。2014年1月,有媒体报道:“银行存款规模以千亿之级别迅速萎缩,继而传导至信贷新增规模的日益紧张。”银行的平均存款成本将超过按揭利率,于是闹钱荒的银行必然减少房地产贷款,必然提高按揭利息。在自住刚需如骆驼负重的情况下,银行按揭减少、按揭利率提高,成为压死房价(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
因为住房平均寿命只有30年,人的上班时间难以超过30年,所以银行必然对老房子实行0按揭,以前是房龄20年的0按揭,现在是15年,将要收紧到10年,所以按揭的击鼓传花终有一天会偃旗息鼓,房价泡沫终有一天会破裂。
.
如果高层、地方政俯、银行相信房价永远上涨,支持的力度必然越来越大。可是他们从2005年开始,用限购、限贷、增多税费等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房市风险与日俱增,越来越大。他们在减印钞票,在做开征房产税的准备工作,在少发贷款按揭,这相当于庄家在渐行渐远,这相当于庄家在减仓,而你小散户却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仍然在逆势增仓,不是找死吗?
.
房价由60%的银行资金支撑起来的,随着房价风险越来越大,银根收紧的力度必然越来越大。很明显,银行贷款不但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而且银行遇到危险比兔子跑得更快。到房熊市,银行必然半倒闭,泥菩萨饥肠辘辘,自身难保,雨中收伞是必然的,所以高杠杆的炒房囤房者将沦为落汤鸡。看看美国房价大跌时的银行,纷纷倒闭。许多人沦为负翁。(●●)
2014-12-23
| 添加评论
| 打赏
-
受贿精英
楼主所思考的问题,俺也曾考虑过:
至少最近几年,房价上涨其背后的原因是RMB贬值,钱存在银行实际是负利率,所以有点闲钱的都争先恐后购买,目的则是为了保值而绝不是砖家所忽悠的什么“刚需”!
而当银行利率上升到一定幅度,买房保值可能就不如存银行,此时买房保值就不再是所谓的刚需们的首选。所以,提高存款利率绝对是打压房价的一记重拳!
余额宝的推出,会使得原先只知道存银行吃利息者,转而开始考虑投资货币基金,而货币基金的壮大又反过来倒逼银行利率的市场化,利率市场化则是高房价的一剂强有力退烧药。
2014-12-23
| 添加评论
| 打赏
-
kingdomrush
余额宝规模飙至4000亿元 30天增1500亿元
从0到2500亿元的基金规模,支付宝旗下的“屌丝理财神器”——余额宝仅仅用了200多天时间。而从2500亿元到4000亿元,余额宝只用了大约30天。
记者近日从多个权威渠道证实,到2月14日元宵节,支付宝旗下的余额宝站在了4000亿元的规模之上,这种火箭般的规模蹿升速度可以视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在2014年的发端。
4000亿,是一个什么概念?一个可比的数据是,央行刚刚公布的2013年银行间债市全年共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也不过只有3500亿元。
资料显示,1月15日,余额宝的操盘方天弘基金正式宣布对接余额宝的天弘增利宝基金规模突破了2500亿。据上证报记者了解,不算1月16日至1月19日这4天,1月20日到24日这5天里,每天余额宝转入金额均突破百亿元大关。
这种流入速度从1月25日至1月29日呈现不断加速趋势,甚至有的天数出现一天流入资金在200亿元以上。一位接近余额宝项目的知情人士对记者解释称,因为1月29日15点之前转入余额宝还能享受春节期间的收益,因此当天余额宝转入金额创下了历史纪录。
上述人士分析称,这意味着在1月30日除夕前夕,余额宝的存量规模已经突破了3500亿元。而1月31日至2月14日元宵节的十几天,庞大的余额宝用户依然有着强大的理财需求,因此规模顺势超过4000亿元,其实也在意料之中。
这一点从此后余额宝公布的用户数增长情况可以得到印证。截止到1月15日,余额宝宣布用户数达到4900万。而经过了春节,截止到2月6日,余额宝的客户数已经超过6100万,20多天增长了1200万用户。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分用户有6成是在手机上完成第一次转入。
2014-12-23
| 添加评论
| 打赏
-
微漪之塘
想问几个问题:
1、同业拆借的市场有多大,如果饱和了,而余额宝的规模还在增大,那多出来的钱怎么办,如何赚取利润?马云必须在这个情况出现前找到新的投资方向。如果央行供应充足导致同业拆借市场缩小呢,也会压缩余额宝的盈利空间。如果马云没及时找到安全的盈利模式,余额宝会不会变成旁氏骗局?还是以淘宝为抵押?
2、如果余额宝继续成功下去,会导致银行毫无竞争力。因为余额宝利息高且贷款对象自由,风险控制相对好,相当于私人银行,没有国有银行的诸多弊端,比如明知有风险也必须贷给政府或国企,贷款受权力因素影响等。如果政府不制约,必将导致国有银行的倒闭潮,或导致国有银行的彻底改革。国有银行倒闭必然引发地方政府的债务危机,将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激化,同时让地方政府今后难以获得贷款。进一步将导致大量政府工程下马,靠铁公鸡维持的gdp大幅降速,导致经济泡沫破裂。
3、房地产从根本上说是银行在支撑,如果银行利息大幅提高会导致房贷业务按现在的贷款利息将大大亏损,所以银行或者停止按揭业务,或者提高按揭利率。无论是否停止按揭都将导致房地产购买成本大幅提高,或者使得房价继续大幅上涨,或者导致房地产泡沫破裂。到底会出现哪种情况?
4、请问楼主央行放水是如何放的?多印的钞票给了谁?如何进入市场的?是给了四大银行作为它们的债务?还是给了政策银行当做它们的债务,然后作为政府投资的钱袋子?还是作为财政拨款直接划到国库,作为财政赤子?
2014-12-23
| 添加评论
| 打赏
-
微漪之塘
等楼主顺便聊下房地产。
房产价格到底应该是多少?如果按照只要还会涨就可以投资的原则,那么多高都是合理的,因为只要明天还会涨今天的投资就是正确的。但是没有人知道明天的事,所以明天还会涨这件事无法知道,所以无法用它来判断投资的正确性。所以应该用房产的实际价值来做判断标准,不过房产的实际价值不是指房产的造价和地价,而是指房子除投资需求外的供求关系。
除去投资需求外,一个人想买房子首先是要居住,而他居住在这里的原因是因为他或老婆在这里工作,且能负担买房和生活的投入,且比他在其他地方工作并买房和生活合算。所以其实在城市间也存在竞争关系。现在有很多人认为一线城市房价不会跌,因为一线城市的人口膨胀厉害,刚需旺盛,但是如果一线城市买房和生活的成本高于其他城市,且工作收入差距不大,那么去其他城市就是明智的选择,当然实际中还存在虚荣心,工作变更困难等原因。但如果一线城市房价超过刚需者的承受能力,那他也必须被迫放弃这里。所以一线城市的房价并不是多高都合理的,也有上限。而现在房价不跌的原因则是因为投资需求还在,几次调控不利导致政府信誉下降,助长了投机心理。虽然限购,但投机依然以各种方法实现其目的,且刚需也有投机心理,如果没有投机,刚需也会大幅下降。
2014-12-23
| 添加评论
| 打赏
-
游之人
昨天帖子刚上了头版,还没来得及截图庆祝下,就被拿了,杯具啊。。。
看了这么多回帖,大概了解了下,lz也不是什么砖家,小老百姓一个,必须做以下几点声明,免得大家误会太深:
1、lz不是什么水军或者拿钱发帖子的,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不想过多解释
2、很多人问余额宝有没风险,敢不敢把钱存进去,这个也是每个人对风险承受能力不一样,所以只能说你个人适不适合,只有靠自己去多了解货币基金及余额宝的投资渠道,和自身构成吧,其实我个人认为信托包括未来的理财产品的风险是会高于货币基金的,lz的老妈这一代人属于极其保守型的,故lz不会推荐她存余额宝,而是推荐她把活期存款买成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收益率4.85,呵呵,图个心理安全么,免得整天担惊受怕,得不偿失了就。
3、lz从头至尾从没有说过房地产会崩溃,只是说泡沫会破,会下跌回归其住宅的属性价格,同时每个人对崩溃的定义也不同,lz到现在都没弄到怎么才算是崩溃呢,以股市为例,从6000点跌到1644点,算是崩溃么。。。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当然罗马也不是一天就完蛋的,还是老生常谈,温水煮青蛙,lz对这一届政府的调控抱有信心。
4、有看到说银行对宝们不屑一顾的说法,lz真心希望如此,前两天看到有新闻报道各大银行限制资金每天流入到微信理财通的额度,具体多少忘了,懒得去核实了,有心的朋友可以去看看相关报道。
5、本来不想又扯到房价这个老生常谈,其他很多高人的帖子也都分析的非常非常详细了的话题,但好多回复又是问lz的,又不得不来回复下,已经偏离此贴的主题了。说一线城市房价因为刚需大不会跌的情况,lz只能说请参考1997年的香港,或者90年代的东京。二,三线就不多说了,lz年前和家人看了套房子,最好的位置,最好的小区,房主一口价xxx万,绝对不便宜一分钱,并且不急着卖,现在电话告知,降价15%,即便如此,还是比旁边的一模一样的贵10万,小区是真心好,呵呵。。。
2014-12-23
| 添加评论
| 打赏
-
zhuyuranjia
读了好几天了,很少回复,今遇现实好贴,大家纷争激烈,我也很想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不太懂经济,但是从大家的纷争中我觉得余额宝的出现只是预告我们利率要提高了,风险也增加了,房地产崩基本不可能,只不过是被套住,坐等通胀,随之而来四种人分开了,时间节点就是现在,论坛里的你到底是哪种人?
1、有钱有房的,以后更不用劳动了,钱生钱就能让你坐家享福了,房地产被逼出坏账太多的时候,你的风险就来了,存款没了,房子还在,继续劳动,生活依旧
2、贷款买房的,属于有房没钱的,房地产蹦不蹦跟你没啥关系,按月出去劳动还贷款,只不过越是通胀,还款压力越小一些,只要基准利率不提高(余额宝出现说明国家暂不想动基准利率),生活还是向好的
3、有钱没房的,要租房住,存款吃息能否跑赢通胀?利率提高,通胀更高是毋庸置疑,所以我不抱太大信心,如果房地产被逼出坏账太多的时候,你的风险也来了,存款没了,房租成为最大压力,所以这种人就别乐了,也别再鼓掌欢迎余额宝了
4、没钱没房的,要租房住,每天要劳动赚钱糊口,越是通胀,压力越大,房地产崩不崩跟你没啥关系,余额宝来不来,跟你也没啥关系,好好干活就行了
以上分析可见,房地产崩不崩跟有房人关系不大,跟有存款的人关系很大,你是哪一位?
以上论断纯属个人意想,观点片面,漏洞百出,仅增笑尔
2014-12-23
| 添加评论
| 打赏
-
房子20142014
不过这两种房闹都有一个共同点:
一、涨了,
买了的基本不吭声,偶尔有几个嘲笑没买的:市场买卖,双方自愿,愿赌服输。
没买的则破口大骂,非说商品是是民生用品,声泪俱下的要求政府干预市场价格,严惩“黑心开发商”,把房价打压下来。
二、跌了,
买了的,扯着横幅“黑心开发商,还我血汗钱”,怒砸售楼处。
没买的,在一边幸灾乐祸的嘲笑买了的:市场买卖,双方自愿,愿赌服输。
对别人不利的时候,都要求别人遵守市场规则:市场买卖,双方自愿,愿赌服输。
轮到自己不利的时候,都不要求自己遵守市场规则了,也不承认市场买卖,双方自愿了,愿赌却绝不服输了,都大骂开发商了,都要求政府干预市场了。
呵呵,咱中国人的特色吧。
“有利于我的时候,我给你讲市场;不利于我的时候,我给你讲政策。”
“有利于我的时候,我要求你遵守市场规则;不利于我的时候,我要求政策干预。”
2014-12-23
| 添加评论
| 打赏
-
天天上上涯涯
中银协研究存款自律规范措施 余额宝或被围剿
2014年02月27日 00:50
来源:凤凰财经 作者:李磊
6591人参与 591评论
凤凰财经讯 2月26日晚消息,据中国经济网消息,中国银行[0.40% 资金 研报]业协会近日召集相关会员行研究银行存款自律规范措施,其中有关专家表示应将“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货币基金存放银行的存款纳入一般性存款管理,不作为同业存款,按规定缴纳存款准备金。
同时相关人士透露银行业协会近期将出台相关自律规范文件规范相关存款利息,要求各行严格遵守相关监管规定,利率上限执行同档次基准利率1.1倍,提前支取按照活期存款利率计息或收取罚息。
消息同时称,有不少银行业界人士及金融领域专家学者认为,从维护公平竞争金融市场秩序与国家金融安全计,应将“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货币基金存放银行的存款纳入一般性存款管理,不作为同业存款,按规定缴纳存款准备金。
分析人士认为,此消息可能为银行业协会或者更高的监管层为下一步出台正式的监管措施的一次“放风”。另有未经证实的消息透露,27日,国务院将开会讨论“余额宝”的问题,或将有大动作出台。
虽然目前还未能看到更严格的监管政策,但是从上述金融领域专家学者的建议来看,将对目前余额宝等互联网货币基金的生存状况产生严重影响。
目前通过余额宝等投资的货币基金主要投资标的为同业存款市场,收益由市场决定,一旦纳入一般性存款,不仅将要计提存款准备金,同时也要受到利率上限执行同档次基准利率1.1倍的要求,且提前支取按照活期存款利率计息或收取罚息,这足以压低各互联网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和减少灵活性。
近期,关于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争议不断,以央视评论员钮文新为代表的一方认为余额宝们推高了市场资金成本,不利于实体经济发展,要求取缔;而力挺余额宝们的一方认为,余额宝是正常的金融创新,也是倒逼利率市场化的一种有效手段。
但是随着余额宝等金融创新产品的出现,吸引了大量的市场资金,开始挤压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同时货币基金吸收的资金多数投资到同业存款中,银行不能用作放贷,对于靠吸收存款放贷的银行的盈利模式开始产生影响。
从目前的状况看,新生的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或许面临一场“围剿”。(李磊/文)
2014-12-23
| 添加评论
| 打赏
评论读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