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政府“老赖”是如何炼成的?

  盐城市政府“老赖”是如何炼成的?
  清哲木/文
  人民网消息;有盐城市民反映,为修新长铁路,1996年盐城市从各县(市、区)单位职工工资中强扣借款200元,金额高达一个多亿,原本承诺2008年还清,可16年过去了,至今还没有确切还款的时间表。

  借债还钱,天经地义。想不到这样一个“祖训”被盐城市政府糟蹋得体无完肤,如此看来“老赖”不光是市井小民干的勾当,盐城市政府更是把“老赖”精神发扬的光明正大令人荡气回肠,让我等百姓对盐城市精神刮目相看,巍巍天下,只要不要脸就能天下无敌,10多年的“赖帐”经历,已经让盐城市“老赖”光芒四射,名操江湖,威振中华大地,16年的岁月坎坷和积累的宝贵赖帐经验让盐城市政府摸索出一条成功宝贵的“赖帐”经验,作为成熟的经验和探索摸索,盐城市政府应该把“赖帐”经验向全国推广,让各个兄弟城市引以为鉴。

  盐城市政府如此开创性的探索一条“老赖”经验,看了这条消息后,我久久的不能平静,在发展“老赖”这条路上他凝聚了盐城市几届领导人的心血,俗话说;梅花寒自香来。没有盐城市政府领导继往开来的努力,这“老赖”的本领绝非一日之寒,据相关消息;盐城市的财政收入在逐年递增,2008年,是149.7亿元,2010年是191.3亿元,2011年是269亿元,年年经济递增的盐城市就是无钱还给百姓,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下,盐城市如此高速发展如果不是“虚假的政绩”就很难理解有钱不还的事实,有资料载:2010年,1-11月份,盐城市财政直接用于教育保障、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就业和再就业等涉及群众利益的民生支出达到12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5%,占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60.6%。而2010年,盐城市的一般预算财政收入是191.3亿元,这样,60.6%用于民生支出,那么,剩下的39.4%用于公务员的工资,基础设施投资等等支出够吗?很显然,这是对不上号的“财政分配比例”。也就是说,这是在造假。
  “老赖”形成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这几年随着盐城市经济发展,盐城市大小贪官一路有了“飞跃”的壮大,贪官污吏构成财政入不敷出,有钱进了贪官的口袋,也是导致有钱不还的境地,2011年,《盐城市510自警教育读本》中收录的该市40名落马贪官,荣登《盐城市510自警教育读本》的就40位,那么那些没有入选的有多少?还有“潜伏”的又有多少?大量的国家财产被贪污掏空,造成百姓无钱可还,盐城市可谓“饥不择食”连借百姓的钱也“赖”着不还,地方可谓机关算尽皆为己利。放下谦谦君子面纱耍起了流氓作为,一举成为“老赖”的先进模范代表。


2012-08-16  清哲木 发布
0个回答
时间
投票
精华知识
更多  
意见反馈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