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我曾去过一趟西岛,感觉是一个非常美丽的景区,当时,和许多游客一样,我并不知道西岛除了景区,还有一个人口超4000人的渔村。2012年5月19日,我随二十来位天涯网友一道前往西岛渔村采风,才开始近距离地感知渔村的一些历史风貌和现况。

据考证,西岛渔村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居民世代以近海捕鱼为主要生存方式。目前,渔村的总人口为4512人,总户数为1103户。现在的“西岛渔村”也许已经成为一个历史名词,因为渔民大多已转产转业,大部分人已不靠打渔为生。当前,“西岛渔村”的官方名称应是“西岛社区”。在总面积2.68平方米(4174.39亩)的西岛上,国有土地总面积(沙滩涂)967亩,社区居委会集体土地面积1424.37亩,部队占用面积1783.02亩。从1999年开始有企业进驻西岛进行旅游开发。

来到西岛渔村,通过多方了解,我才开始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外地人”和我一样不知道西岛还有一个渔村。原来,景区和渔村之间隔着一道长长的围墙,从景区通往渔村的路被西岛旅游开发公司所设的门岗给“卡”住了。——除非有公司的准许凭证,游客是不能在渔村和景区之间自由进出的;而渔村的居民如果要进入景区,则需花上十元钱。从这个角度而言,渔村俨然成了一个被“隔离”起来的区域。

一道围墙,将西岛景区和渔村分隔开来。

被“隔离”起来的西岛渔村,其居民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呢?
据有关资料显示,西岛社区(渔村)居民生活水平低下,是三亚市人均收入水平最低的社区之一。西岛土地以沙壤为主,可耕种地少,几乎无人耕种,生活必需品几乎全靠岛外运入,岛上居民转产转业后,这几年来,有一部分在景区工作,一部分外出谋生,只有一小部分还靠小船在西岛周围近海领域捕鱼以维持生计。岛上基础设施差,居民生活水平低下,当前就业率不足50%。即便是留在景区工作的西岛人,其工资待遇亦偏低,且直到2011年10月份,经社区多方协调后,西岛旅游开发公司才给员工买社保。据统计,2010年,西岛居民年人均收入约5000元;2011年,年人均收入约6500元。社区在2011年被纳入低保的有414户、716人。以上数据应可说明,西岛的旅游开发虽已有十来年,但当地居民总体的经济生活状态却仍处于低下水平。不仅如此,社区居民还面临进出岛的成本过高、亲友探访不便等问题。西岛居民在三亚市区和西岛之间往返只能选择在离市区较远的肖旗港码头乘船(直到今日,供西岛居民直达三亚市区的航线和码头还没有),从2011年5月1日开始,西岛居民虽得以享受进出岛免费乘坐渡轮的政策待遇,但有严格的乘船时间限制。(据说)西岛居民的亲友想上岛探亲访友还遭受来自旅游开发公司的阻力。交通不便等因素进一步制约了西岛居民的对外联系和西岛社区的经济、文化等发展。
西岛的现状让笔者不由自主地想起了2010年在九寨沟的一些见闻:在进入景区的沿途上,不时可见到一些外型美观的当地民房;听导游介绍说,因受益于旅游,当地居民的生活比较富裕。这与西岛居民的经济状况形成了强烈反差。不可否认,近年来,三亚市政府、市河西区和西岛社区在改善西岛社区居民生活条件等方面做了不少实事。但是,当前西岛人的生活水平给人的感觉却是:西岛的旅游开发,并未能给当地居民带来真正的实惠!
导致这一状况发生的症结(原因)何在?
笔者认为,经营西岛景区的旅游开发公司不允许游客自由进出渔村,人为地将让渔村和景区游客隔离开来,是西岛社区(渔村)居民难以从西岛旅游开发受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试想,如果游客在景区游览后,能自由进出渔村,当时居民就有机会向游客提供餐饮、游乐、住宿、购物等方方面面的服务,从而增加收入并提高就业率。因此,旅游开发公司不让游客自由进入渔村的做法,不但侵犯到了游客的权益,而且还严重影响了西岛社区(渔村)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笔者在渔村走访获悉,当地不少居民对旅游开发公司这一做法是非常不满的。公司这一做法显然是从自身利益的角度考虑、不希望渔村影响游客在景区的消费以免“分流”其收益的结果。但是,这一做法明显是违法的!因为西岛渔村并不属于景区的范围,游客依法有权自主选择是否前往渔村,正如公司没有权力限制中国公民在中国国土上行走一样,公司并没有权力限制游客在景区之外的活动和安排!然而,让人费解的是,公司这一做法为何至今畅行无阻?为何得不到政府层面的干预和纠正?!是西岛居民过于软弱、开发公司过于强势?还是有关方面的纵容和默许?笔者认为,过于强调旅游开发公司的眼前利益而忽视原住民的正当利益和需求,是导致原住民难以共享旅游开发成果并造成西岛社区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
西岛除了丰富的自然资源,还具有独特的、可供挖掘的人文资源。独一无二的“西岛女民兵”可成为三亚红色旅游的一部分,作为有近500年历史的西岛渔村,其珊瑚礁民居、民俗文化等人文资源亦可助力于西岛的旅游开发。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的有机结合能使西岛旅游与蜈支洲岛、分界洲岛等缺乏人文积淀的海岛旅游区别开来,使其更具特色和吸引力。从这一角度而言,将渔村和景区隔离开来对旅游开发公司的长远发展而言未必有利。
旅游开发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在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让普罗大众包括原住民从中获益,而不是以牺牲当地大多数人利益的代价让少数个人或集团获利。否则将有悖于旅游开发的意义,并与政府“执政为民”的理念背道而驰。据悉,根据西岛开发的有关规划和设想,西岛所有居民将搬离西岛,实行异地搬迁安置。目前,为了让“地中海俱乐部”高级度假酒店项目落户西岛,政府已发布公告将对西岛社区部分土地(面积约236.08亩)进行征用。如此一来,西岛渔村的居民将陆续离开世代居住的家园,把原住民与西岛景区隔离开的,将不是一道围墙,而是一片大海!在西岛景区工作的西岛人,下班后也许只能选择住集体宿舍而不再方便回家并享受家庭生活。西岛发展旅游如何保护原住民的利益并让其共享旅游开发成果?是否只能选择让原住民搬迁?原住民被搬迁后生活状况是好转还是恶化?如何保护好西岛的生态环境以利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高级度假酒店建设、排污问题、无序的潜水等游乐项目对西岛的环境影响如何)?如何保护好西岛的人文资源并避免西岛的历史文化遗存在开发中消失?……上述问题的答案将直接关系到西岛旅游开发的成败和价值衡量,值得决策者考虑和深思!
此帖旨在抛砖引玉,欢迎所有热爱海南并关心西岛和海南发展的人士参与探讨。谢谢!
评论读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