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问答 > 精华知识 > 性情 > 苏轼和小姨子及太后性事说

苏轼和小姨子及太后性事说

电影一周酣 2014-03-06
在很多读者的印象中,中国的封建社会一直是礼教极度束缚人们情性的。《诗经》里边的春秋时代,还是比较开放的,还能有女人的“舒而脱脱兮”——翻译成现代话就是,弄得我好舒服,当然,后边还有一句,你小子慢点弄老娘,搞的旁边的狗都跟着叫了。在大家印象中,一到孔老二徒子徒孙董仲舒他们那里,就独尊儒术了,然后儒家就灭绝人性,不准自由恋爱和交配了。这其实是误读的。儒术那玩意,或者说规矩,只在读书人和统治阶级内部流通,下层还是有下层的乐子的。中国古代,在北宋,于性的开放方面,达到制高点,比肩盛唐。

北宋民间,还是可以自由恋爱的,不像当下很多文章中说的那样,女孩们都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在性这方面,离皇城越远,则越放得开,或者换句话说,其实是,离皇城越近,物质文明越发达,这个物质文明发达了,大家吃饱了没事干,就干礼教这事儿了。话说到这,便可以引入老马聊骚第二篇的主角苏东坡了。

苏东坡他们家,是四川眉州。眉州在成都南边,水土好,出美女。相对当时的宋都来说,眉州算是小地方,虽然物产丰富,年GDP也不比苏杭那边低多少,但毕竟离汴梁远,在男女性的问题上,较为自由。当时,苏东坡要到离家十几里地的青神去读书。为什么不在眉州读呢?难道苏东坡不是眉州户口,在市内读书要缴赞助费,还不让参加高考?

不是。当时的老师,跟现在的不一样。现在牛叉一点的老师都喜欢往大城市跑。师兄,你在哪教书呢?在北京二中!听着就比在衡水三中的老师牛出好几里地来。当时的教书先生们,都喜欢往偏远的地方跑,住的越偏远,证明本事越大。其实,说白了,也都是为了显摆。给苏东坡当老师的先生姓王,住青神。

王先生他闺女小苏东坡三岁,叫王弗。小苏读书那会儿,正青春期呢,刚到了遗精的年龄,懂了人事儿,读书顺带着,就把先生的闺女给就地正法了。古代女人们结婚早,王弗刚15虚岁,也就是刚来月经,就让王先生赶紧嫁苏东坡了。他之所以嫁闺女于苏东坡,最主要原因就是生米已经煮成熟饭了,其次,小苏这孩子还是有才气的,能成点事儿。

但先生看学生,还是看得准的。小苏有才气不假,但“不守规矩”,勾搭先生的闺女便是例证。不守规矩,这四个字,简直成了苏东坡一生的恶魔,当然,前半生帮着他成事,后半生帮着他孤苦。王先生见生米已经煮成熟饭,最后嘱咐了王佛几句话,这几句话,我读《瓮牖闲评》、《扪虱新话》等杂书里边的八卦文字,都没有记载的。王先生让王弗在后边帮着苏轼,这小子胆子大,心不够细,早晚会出事,尤其在不守规矩上。

我读林语堂先生写苏东坡的传记,里边说,王弗这人不错,真是苏苏的贤内助。结婚没多久,苏家一大家子就进京奔仕途去了。苏东坡能考中,跟他胆子大有关系。当时在试卷上,苏东坡编造了一个典故,主考官都不知道出处,然后觉得牛叉,就给中了。后来主考官问苏东坡出处何在,苏东坡说,我根据当下的事情推测的,可见小苏真豪放。

宋朝的文坛,跟咱们当下的娱乐圈差不多。文化人除了读经史子集,治国安邦给皇帝写折子拍龙屁之外,还大多会填词儿。小苏把妹是把好手啊,写春词儿当然一绝,加上,胆子大,写得开,没多久,就在京城及其周边地区火开了。当时宋朝有个娱乐项目,跟中国好声音差不多,类似大宋好春词儿,一帮文人墨客在勾栏地界上写,PK,小苏逐渐混出名气来了。

词这东西,起先真没咱们中学课本中学的那么高雅,大多都是写有文化的黄段子,和着音律唱出来作乐用的。勾栏,当然是青楼、妓院一类的地方了,这些地方,是中国文化的摇篮呀。说到这里,我就得加一个段子了。

中国古代,历朝皇帝大多死的早,剩下后宫好多人,有的一辈子也没被呼呼哈嘿几次,就得忍着了。老忍着就得出乱子,大家如果读李银河博士的性学心理学研究的书,就知道压制性欲会产生很多问题了。后宫里边,这种勾栏间的艳词就吃的开。死了皇上的娘娘们,读读艳词,吃根儿黄瓜,做个拉皮什么的,排遣寂寞。已经在民间成名的苏东坡,依靠艳词,又称春词,顺利打入后宫,尤其是死了男人的娘娘们中。一本正经的《宋史艺文志》里边,也无法完全避讳,苏东坡的词,在后宫被大量传阅。太后和皇太后尤其喜欢小苏同学。

但有一点,我必须要提醒读者,女孩通人事太早,容易早死。苏轼的媳妇王弗便是例证。大伙想想,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姑娘,毛还没长全呢,就生孩子了,对身体伤害多大!加上青年苏东坡性欲旺盛(文人大多性欲好),早早地就把他媳妇给祸害死了。王弗死的时候,才刚过两个本命年生日。当然,女人通人事儿太晚,也容易生理机能紊乱等,所以,我一向不反对女博士和男导师“要想学的会,先跟师傅睡”。

王弗死了之后,当代有些三流文人意淫,写文章说,苏东坡特别伤心,然后就在王弗坟的山上亲手种了一万棵树云云的。有历史可考的事实,是王弗的堂妹接班上任,也就是说,苏东坡把他自己的小姨子法办了。

办小姨子这事儿,喜欢研究的,可以读弗洛伊德的性学书目,很有看头。媳妇刚死,就让小姨子走马上任,显得不好。所以,苏东坡停妻三年,然后让小姨子王闰之正式有了名分。转正小姨子,有几个好处,首先,小姨子跟媳妇成长环境基本相似,各方面相似度大,生活起来方便,其次,小姨子帮着照管姐姐生的孩子,比没关系的后妈要好很多。王闰之死后,苏东坡在写给她的祭文里边,也提到了后者,说她这方面做的特别好。

但事实,是转正小姨子,非常错误。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对王闰之颇有微词。妻不如小姨子,这话,适用于结婚前。很多文化名流转正小姨子的,都没好下场,往往如此。我读南宋学人的杂笔,里边说了这么一段:

苏东坡因为写诗词惹祸,老得罪人,王闰之有一次气的直接把苏轼的诗词手稿都烧掉了。

起先不是正的,而后转为正职的,往往趾高气昂,以弥补旧怨。王闰之便是例证。苏东坡也没办法,小姨子是自己勾搭的,祸就得自己背。在郁闷中,苏苏就想起前妻王弗来了,然后就骚了一把,写了《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有人说是对亡妻的怀念,殊不知,现任如果好的话,怀念死的干吗?这首词,很有可能是苏苏跟之之吵架之后做的。比之于吊念亡妻的文字,我更喜欢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两口子一吵架,就要出事了。乌台诗案,是聊骚人苏东坡绕不过去的关节。基本上全部的当代学人都说,乌台诗案,是苏东坡反对王安石变法新政,被排挤所导致的。苏东坡确如王弗父亲所言,不守规矩,写了一些讽刺新政的诗,同时,也在给皇帝的客套信里边,揶揄了一把“新近”那帮人不务正业。

皇帝不是傻子,不会因为揶揄了几句新政的人,就要砍了苏轼的头的。宋朝皇帝看着苏苏不爽,是因为苏苏让他的后宫爽了,甚至于让他的母亲大人和奶奶爽了。这一点,前文已经提到。按照俄狄普斯情结的意思来看,皇帝是想弄死苏东坡的,乌台诗案,正好是个由头。这个时候,曹太后出来说话了——孙子,你不能弄死小苏。

《宋史》里边当然不能像《唐史》那样敢记载太后生理生活问题了,但曹太后出来说话这事,值得注意。保小苏在京城是保不住了,但保条命,还是可以的。苏轼就被流放了。

苏轼一流放,日子就开始不好过了。对苏东坡颇有微词的南宋陈善在《扪虱新话》里边记载了苏苏在杭州带一群妓女艺妓玩的盛况,就如过眼云烟了。苏东坡家原先养着很多艺妓,供自己使用。中国古代有地位的人有个讲究,女人过了二十就不能用了。苏轼他们喜欢玩小女孩。后来苏轼被贬斥,家里很多艺妓无法带走,只能送人了,有些已经怀苏轼孩子了。南人杂笔里边记载过一个段子,说后来有人说是苏轼的儿子,而且跟苏轼有名分的儿子十分亲近,还告诉账房,苏轼亲儿子来借钱,不用禀报,直接给。

苏东坡家的这帮艺妓算是散了,但有一个没走,便是朝云。她是王闰之买来讨苏轼欢心的,12岁便被苏轼给就地正法了,后来,给苏轼生过孩子,但一辈子没名没分的。再后来,王闰之也死了,就剩下朝云陪着苏轼。皇帝越发觉得勾搭自己母亲和奶奶的小子不爽,一路向南,发配之再发配之,最后到惠州,最终到海南。

年轻的时候,不知道精珍贵,上了年纪了,就只能望洋兴叹了。朝云小苏轼26岁,老苏不行的时候,正是她如狼似虎的时候。苏轼这个假道学,就拿要修道需要养精为幌子,拒绝跟朝云性交了。然后苏轼开始练丹药,说白了,就是春药等等,但没有成功。朝云被开苞太早,如狼似虎的年纪又被突然断了性生活,自然内分泌紊乱,暴病而亡。朝云的事情,其实告诉我们,中年离异的女人,更应该赶紧二婚。

后来,苏东坡终老海南,当时,还没有三亚海景房。他的一生,或许告诉我们,小姨子不能碰,皇太后更不能碰,尤其皇太后不能碰——不要以为做了一方知县能搞个民歌会了,就敢动太上皇的人了。

全部评论(2
遇寂 2014-03-10

作者想象力很丰富!

巴布噜奇N 2014-09-30

太能掰了

意见反馈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