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想跟老马的读者介绍一部老电影,叫《决裂》。这部电影是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主要是讨好毛泽东同志的,顺便着教导咱老百姓用。毛时代,只有润之哥哥一人是影评家,电影好坏,他说了算,所以,按着毛泽东同志的指示精神拍摄,在所难免。也因为这种迎合,让《决裂》具备历史价值,用“拍马屁”电影的方式,为我们还原了毛时代阶级为纲进行斗争的混乱状态。
第一,挂羊头卖狗肉的工农大学。
在建国初年,高等院校在一些民国老教育家的引领下,还坚持民国教育方式。当年斥之为,走资本主义路线,用资本主义思想腐化学生。为了对抗这种教育方式,有些又红又专的延安大学毕业生下到基层去办工农大学。因此,就有了电影《决裂》里边的红专校长与传统教育家的矛盾冲突桥段。
在大学选址上,红专校长(严格背诵毛泽东思想的人),独断专行,遵循毛泽东思想指示,将大学办在山沟里边,不听传统教育专家的“要办到城市,让孩子们见世面”的建议。
在学校招生上,红专校长按着阶级成分招收学生,而不是按着学历要求来。一个没文化的学生,在纸上写了几个颂扬毛泽东的字,便入了工农大学。当时,是给毛主席献礼,当下再看,就有反讽造神的意味了。
在学校的教学内容上,红专校长严格按着毛泽东思想要求,将学校开到了田野里边,让大学生参加农业劳动。更为讽刺的,是这位红专校长最终教育出来的大学生,竟然是拖拉机手、劁猪先生。这种大学,其实不过是农业技术培训辅导班。
那么,毛时代的红专人士们,既然口口声声地反对着资本主义的大学,为何还要建大学呢?其实,这批人本心里,对大学精神,是有自卑感的,但又想获得“大学荣誉”,却没有能力进入正规高校,只得自己把“农业技术培训辅导班”的狗肉挂上“工农大学”的羊头。
建国初年,没有文化知识却又幻想大学荣誉的很多红专人士,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求取“功名”的。他们表面上蔑视大学精神,骨子里边,却对大学这顶帽子比谁都在乎。在拍马屁电影《决裂》中,以正面歌颂红专人士的方式,为我们记录了那段不能丢弃的历史。
第二,所谓的依靠群众不过是发动群众搞帮派。
在电影《决裂》中有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作为正面角色塑造的又红又专的龙校长,与之做对手戏的反面,竟然只有两三个人,而龙校长却有广大的人民群众,俨然在数量上,已经取得正义性。用“我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这句话为自己打掩护,本身便是自我表达的不自信。
本片虽然献礼,完全按着当年毛泽东思想指示精神进行拍摄,却恰好记录了很多历史真相。比如,龙校长反对一些老教育家教授书本理论,想要让大家到田地里边去,干农场,他是怎么做的?是先发动几个积极的学生,让学生挑事儿,进而贴大字报,动员全部学生围攻,最后自己站出来说,你们几个小子看看,不是我龙校长不让你们教理论,是人民需要你们下地啊!
红专龙校长发动群众为自己主义埋单的桥段,在电影《决裂》中俯仰皆是。倒是那几个被当做反面塑造的人物,只有被动被贴大字报。仔细想想中国那句古话,君子不群。反观这部电影,到底谁才是君子,一目了然了。
毛时代的红专,所谓的依靠群众,很少是为群众利益考虑,不过是以依靠的名义,发动群众,建立群体暴力,实现自己的小算盘罢了。倒是那些被批斗的学人,没做过任何发动群众的事情。当下看来,发动群众,让群众先上的,肯定不是什么好鸟。
第三,贴遍大字报断然不能怀疑毛泽东。
在电影《决裂》中,我们经常会看到,龙校长以正义的化身来主持公道,大量的学生蜂拥着围聚在龙校长身边。这种场景的塑造,本身便是对自身所坚持信条的不自信罢了。毛时代,很多红专人士,都不过是制造一种自己站在人民群众中间的假象罢了。若有真理,何惧独身前往?!
龙校长动员学生给反动的资本势力的老教育家贴大字报,批判他们的错误教学方法。如今看来,若只停留在思想讨论上,断然也没什么错误。这根咱老马经常写文章找河北师大的校长聊聊工作一样。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警惕——这位红专人士的大字报,可仅仅限于对自身所反对的人的“大字报”上的。这根本不是严格的怀疑主义和批判主义。
怀疑主义,要求一切均可以怀疑。在电影《决裂》中,我们分明看到,以龙校长为代表的红专毛粉们,是断然不让学生们怀疑龙校长及其毛泽东的。若这两个神不能怀疑,那大字报本身并无任何价值,不过是打击敌对的工具罢了。
在《决裂》中,将毛泽东塑造成皇帝,塑造成了神。一切的路线分歧,都要到毛泽东那里去打官司。这跟古代告御状一个路子。不着手建立司法程序正义路径,而仅仅依靠个人崇拜造神运动来断是非,显然是贻害后人的。电影最后真诚地阅读毛泽东同志的回信,当下看来,却有着强烈的反讽意味了。
电影的好处便是具备影像化历史的价值。《决裂》虽然严格按着毛泽东同志的指导精神拍摄的,但却正好原汁原味地影像化了那段历史生活。让很多毛粉在影像面前,不得不面对有视频有真相的尴尬——这东西,可是毛时代认可的,怎么里边的桥段一看,竟然是如此一二三呢?
问题被浏览了832次